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017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透水地面对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一点也不亚于雨水收集的作用,城市道路是径流及其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场所之一,城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应落实低影响开发理念及控制目标,减少道路径流及污染物外排量。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自身及周边绿地空间落实低影响开发设施,结合道路横断面和排水方向,利用不同等级道路的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渗管/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渗透、调蓄、净化方式,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要建设好海绵城市,必须考虑和研究地面水、层间水的排出和在透水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及下基层、路基土层中的渗流问题。同时还需讨论在车辆荷载的耦合作用下,透水混凝土面层孔隙中的交变超孔隙水压对道路强度的影响,分析因超孔隙水压的存在,对透水混凝土面层疲劳裂纹的形成原因和对寿命可能造成的影响。
此外,也要重视排水性路面的后期养护与维修。由于面层混合料大大孔隙率,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灰尘、杂物等堵塞空隙及车辆荷载作用将路面结构进一步补充压实是空隙缩小,引起路面排水功能降低。道路管理者应技术正确地判断并进行维护、维修,这样才能保证排水性沥青路面的功能正常并延长其使用寿命。